昆明市2025年政务服务工作要点
2025年,全市政务服务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省市“两会”各项部署要求,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对标省外先进地区、省内优秀做法,做好五方面20项工作,奏好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聚力擦亮“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助力昆明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美誉度
(一)强化产业营商环境聚合。紧扣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目标定位,全面落实《昆明市擦亮“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大力推行营商环境招商,紧盯土地、资金、人才、数据、技术等要素保障环节,实打实推动各类签约项目落地,推进“营商”与“产业”强关联。
(二)办好2025年10件惠企实事。紧盯市场准入、要素保障、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关键环节,将改革举措融入“2025年昆明市10件惠企实事”,持续打通要素保障难点堵点,破除“中梗阻”问题,真正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让经营主体有感有得。
(三)提档升级“局长坐诊接诉”2.0版。常态化开展“三个听取”、“营商环境会客厅”等系列活动,打造政务服务部门定期“坐诊”,治“急病”;市级部门聚焦“8+N”产业链联合“巡诊”,治“难病”;县区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一线“问诊”,治“未病”的“局长坐诊接诉”2.0升级版,深入一线听取和解决企业群众诉求,不断扩大助企纾困效能。
(四)抓好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升级市县两级21个“惠企服务专区”功能,年内实现惠企政策兑现在政务大厅“一窗办理”;依托“惠企政策申报系统”,推广“融信服昆明专区”应用场景、“昆明政商直通车”,实现政策推送精准匹配、企业诉求一站直达、普惠政策免申即享,拓展政策及时兑现”全流程闭环办理;探索“抖音直播政策解读”,开展惠企政策解读直播或录播,打造昆明政策“明白享”品牌。
(五)提升督查整改的精细度。紧盯云南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和营商环境投诉办理,完善“三单一函”常态化工作机制,聚焦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和经营主体投诉,构建严密、高效的督查闭环体系,倒逼全市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不断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多举措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编撰好《昆明营商环境蓝皮书》,及时总结提炼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继续开展2025年度创新案例征集评选,聘任第三批“营商环境监督员”,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策划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产业发展”主题活动,定主题、定频次固化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在行动”和“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
二、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七)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按照国家和省改革要求,在不断优化2024年度重点事项服务的基础上,统筹做好2025年度重点事项清单实施工作,再推出一批昆明市重点事项,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线上线下服务专区,实现全市21个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全市通办、统一受理、一站式办理。
(八)做精做优昆明“明白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在优化政务服务模式、惠企政策“一键精找”、拓展意见收集渠道,健全监督反馈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以“明白办”赋能“高效办”。
(九)全面推行综合窗口改革为基层减负。在全市148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展综合窗口改革,进一步精简优化窗口设置,将政务服务“瘦身减负”创新融入乡、村网格服务管理,实现从“多窗受理”到“一窗办理”,从“多人办理”到“一岗通办”,从“窗口坐等服务”到“圆桌服务”“院坝办事”零距离服务群众。
(十)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修订公布昆明市行政许可、行政备案事项清单,深化政务服务“1+7”清单化。依托“e办通”自助服务终端,持续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推动更多电子证照共享、复用,实现更多事项和场景证照免提交。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政务服务“好差评”。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新型领域等跨部门综合监管。
(十一)提升政务服务数智化水平。全市部署云上政务大厅,群众通过互联网连线窗口人员,实现远程“面对面、手把手”教办帮办。探索“AI(训练数字政务人)+综合窗口”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由人力服务向人机服务转变。
(十二)探索政务服务职业化发展。政务、人社部门联动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务服务一线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持证上岗及技能竞赛,打造政务服务云培训平台,推进综合服务窗口人员统一配备,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
三、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优化升级
(十三)强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监管,在全省率先启动“暗标”评审、工程建设监理项目量化评审全省试点工作。压实交易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规范行政监督部门及综合监管部门招投标领域监管职责,畅通与纪检监察、审计、公安机关问题线索移交办理渠道,建立专项工作制度,形成严厉打击招标投标领域违法犯罪高压震慑态势。
(十四)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减免。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大力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真金白银降低经营主体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十五)规范交易监管行为。制定印发恶意投诉举报办法、违法违规行为问题线索处理办法,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规范流程图,坚决打击各类交易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每一个违法违规案件均依法处理。深入开展全市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检查,探索综合交易类项目抽查检查。持续开展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等进交易中心活动,扩大社会参与监管渠道途径。
四、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效能提升
(十六)提升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大与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的联动,对新开工项目、招商引资“重中之重”项目,从立项、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到投产达产实施全生命周期帮办代办。在重点商圈、园区设立10个以上服务站点,不断延伸服务半径,点对点,面对面为企业提供投资服务。
(十七)完善帮办代办服务机制。研究制定《昆明市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规范服务流程,提高项目从引进到投产各阶段的“一站式”行政审批帮办代办服务。
(十八)升级投资服务帮办代办智能数据库。在2024年建立昆明市投资服务中心智能数据库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可视化界面,采用更直观的图表、图形展示数据,使帮办代办服务的数量统计、地区分布、流程进度、问题节点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推动精准服务。
五、推动磨憨—磨丁合作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十九)多措并举助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和趋势,完善磨憨—磨丁合作区投资审批帮办代办联动服务机制。为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重点交易项目提供“五个优先服务”,通过优化流程、优先安排、全程跟踪、限时办结、容缺受理等举措,保障进场交易项目高效推进。推出一批合作区“一类事”一站式服务事项,努力推动合作区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主动对接RCEP,推动磨憨-磨丁合作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二十)推进园区赋权改革。聚焦服务壮大园区经济、口岸经济、资源经济,持续推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重点区域赋权改革措施落地,实行赋权事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依法依规赋权,支持园区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