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摘要
长期以来,昆明区域协调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主城核心区空间受限,远郊县区项目匮乏,合作招商动力不足,资源要素失衡错配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如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摒弃局部利益思维,实现共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昆明市积极谋划,建立招商引资跨区域协作机制,采取一揽子部署和一体化推进策略,推动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梯度转移与利益共享。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政策——“破局”。为推动昆明市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并进”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昆明市出台《关于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构建跨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以全市“一盘棋”思维促进产业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发展。此后,昆明又陆续出台2个配套文件及N个系列支撑文件,形成“1+2+N”的跨区域招商引资、产业协作发展机制,有力推动各县(市)区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三个“一盘棋”理念——“开局”。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树立“产业布局一盘棋”“要素保障一盘棋”“招商引资一盘棋”理念,实现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其中,“产业布局一盘棋”着重增强发展的统筹性、整体性与协调性,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要素保障一盘棋”强调市级层面统筹资源调配,提高要素供给效率;“招商引资一盘棋”则突出招商引资的“助推器”作用,实现全面统筹、高效联动招商。
(三)新政策、新思维,促成新项目落地——“布局”。“1+2+N”系列政策推行以来,全市“一盘棋”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成果颇丰:禄劝县与富民县共同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布局、东川区与寻甸县合作共建天生桥产业园区、滇中新区与西山区实现跨区域项目流转、西山区与富民县共同保障华润电力大兴药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建设、宜良县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共同推动华润匡远林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建设、经开区与寻甸县共同推动维先农业项目落地建设等,通过跨区域协作,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全市产业联动发展。
(四)跳出去,请进来,打造“飞地园区”新高地——“开新局”。昆明市以托管磨憨为契机,在“1+2+N”跨区域协作发展机制基础上,重点打造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沪滇临港科技城两个“飞地园区”,作为各县(市)区共有园区,由市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各县(市)区可在此招商引资,并与本地联动形成对外开放组合。2024年5月,昆明市出台《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飞地园区”优先落地、高效聚集。
三、工作成效
昆明市通过统筹跨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协调发展的不断实践,实现了招商引资从“内卷”式竞争向“共赢”式合作的转变,推动了地区间产业从分散式布局转向特色集中式布局,拓展了产业上下游供应链,进一步做大做强了特色产业链,有效释放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红利,逐步实现了区域经济间的相对平衡,产生了区域间“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办 版权所有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综合服务楼
邮编:650500 电子信箱:kmzwfw@163.com
投诉电话:12345 咨询、服务电话:0871-63149900
信访接待时间:每周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1-6314999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00006